访安徽益民物流园区董事长金如江 |
发布时间:2009/1/4 访问人数:3220次 |
发挥区位优势 打造泛长三角前沿阵地
![]()
记者:在我省大规模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时候,益民物流园区已经建设成初具规模,成为区域物流的重要节点。益民物流园区能够适逢其时地建设和运营,这与您当初的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先介绍一下当初的情况。
金如江:好的。首先还是介绍一下天长市的基本情况吧。天长市位于安徽省的最东部,所处的位置已经深入江苏境地,本地的工业、贸易 、文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江苏很大的影响。从交通环境方面来看,天长市邻江近海,承东接西。毗邻南京、扬州、镇江、滁州、淮安、合肥等大中城市,处在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205国道、宁连高速、宁淮高速、扬滁一级公路、312国道等横穿境内。益民物流园就位于天长市汊涧镇205国道与312省道交汇处,这里交通便捷、视野开阔,宁连、宁淮、宁洛高速纵贯而过,是建设大型物流基地的理想地段。
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独特的地理条件是天长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天长具有丰富的石油、铁矿、建筑石料等自然资源,粮食、油料、肉类、水产品、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也是极为丰富。工业具有光电线缆、仪器仪表、机电设备、服装玩具、生物制药、金属管材、工程塑料、化工材料等“块状经济”的特色产业。商业有苏果超市、华联超市、天正超市、服装商城、商业步行街、4个市区农产品市场和28个分散于农村的集贸市场。
综合交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天长可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可以成为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生产基地,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在天长市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符合我市及周边地区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促进地方农工商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区位优势,加强与苏浙沪物流对接互动,增强城市聚集资源的能力,扩大天长市的辐射功能。天长市的物流业应率先介入长三角大物流圈的联动发展,成为江浙沪现代物流发展联合体成员,成为天长市及毗邻地区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重要的“加速器”。益民物流园就是在这样背景应运而生。
记者:据了解,益民物流园区在2002年就开始筹划。我们知道,一个园区能否成功地建设和运营,与园区最初的的定位、规划和政府支持是分不开的。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金如江:建设益民物流园区的设想在2002年就有了。就园区规划问题,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对我国各大城市物流园区进行调研和考察,关于园区的选址、地质勘探、规划布局等问题,又用了一年时间请专家学者进行反复论证,于2005年底才奠基动工。我们一方面开始园区基础实施建设,一方面向市、省、国家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申报。园区项目得到了天长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商务局的一致认可,很快获得立项。项目先后得到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经贸委的项目引导资金扶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经济合作研究院和北京交通大学的专家组在调查考察后,一致认可,并指出:“天长市物流规划建设要构筑区域性大物流格局,既要考虑眼前利益,更要着眼于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记者:在历时3年以后,目前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如何?
金如江:益民物流园占地面积205亩,建设总规模62110㎡,总投资15883万元。目前已完成大型仓储13200㎡、信息服务办公楼2016㎡、员工宿舍和食堂3534㎡、物流配送区约6000㎡。配套的园区食堂、宿舍等后勤保障服务齐备,电力、供水、网络、通讯、监控等设施齐全。在建工程有物流配送区、大型停车场、集装箱流转区、入驻物流企业档口等。
目前园区内先后已有二十余家企业入驻,其中华龙面业、鑫发铝型材、南大纸业包装、亨达旅行用品、众益印花、天源塑料、益民电子和益民物流等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成功流向全国各地和海外。
益民物流园区在天长及毗邻的县市区域内规模相对较大,可增加近500个劳动岗位,每年可增加税收1500万元。通过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使园区的物流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记者:很多园区都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益民物流园区基本上是采取企业行为建设,这意味着企业要有相当的实力支撑。请您介绍一下投资主体。
金如江:益民物流园项目法人单位是安徽省益民工贸集团。益民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集团目前拥有安徽益民物流有限公司、安徽益民汽贸有限公司、安徽益民电子有限公司、天长市益民厨具有限公司,江苏(扬州、泰州、南通)日用杂品批发部。正是有这样的综合性产业作为支柱,使得园区能够顺利建设。益民物流园现在已经成为集团重点项目,按照综合性物流园区来建设,包括运输配载、加工制造、分拣包装、仓储服务、信息流通、汽车销售、二手车置换等多种物流及相关业务。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基本了解益民物流园区的概貌。作为现代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金如江:益民物流园在整体规划时候,就十分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在园区规划时就设计了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一个统一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发布的公共信息平台。我们希望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将企业经营决策、管理、计划、调度、过程优化、故障诊断、现场控制等过程进行综合信息处理,完全实现物流业务自动化。可以利用网络实时地进行经营数据查阅,了解业务过程状况,进行协调控制。并可以结合市场信息,进行经营决策。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竞争模式,达到生产管理过程的高质量、高速度、高灵活性和低成本的要求。目前这个系统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记者:您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信息平台是如何实现上述功能的。
金如江:该系统主要是满足益民物流未来业务发展规划及实际业务的需要。在基础信息管理方面,实现了对客户、车辆、路线、价格等众多基础信息的统一规范化管理,为公司决策层及部门分析基础数据、管控车辆、固化流程等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业务流程操作方面,从订单录入到车辆配载,再到发货、结算、回单等流程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针对车辆装载率,该系统可以按不同车型、不同线路、不同货物类型来严格控制,以达到车辆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在客户信用额、零利润运输等方面做了严格的控制。另外,该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报表功能,可以方便地查询运输成本、收入、车辆装载率、准时到货率等报表信息,为有效分析市场行情、车辆利用率、客户满意度等提供了依据。
本刊记者:常说现代物流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通过园区的实际运营,可以体现出来吗?益民物流园区运营总体思路是什么?
金如江:理论上来说,对于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料储备和物料消耗,减少在制品的数量,缩短生产周期。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及其他资金的占有。可以有效地执行生产计划,控制生产成本,增强企业供需平衡能力。再通过加强生产控制,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完全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从入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通过这种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不少企业从中获益。
园区运营方面,首先坚持市场化原则。也就是采取市场化运营机制,有计划地进行企业资源配置,在园区里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在具体实施方面,通过园区已经形成的交易、储运、综合配套、信息系统等多种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或开展投资良好的硬件环境,逐步将物流运输、配载、仓储、展览、信息、停车、餐饮、宾馆等各种业务形成有机的结合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总体思路是把益民园区打造成天长市、滁洲市、安徽省乃至周边江苏、江西、上海、山东、浙江等地区商品流通的重要节点,形成辐射全省及周边省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进而推动本地区物流产业化进程,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刊记者:益民物流园区已经步入了良性运营的轨道,这对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下一步,您有什么样发展设想?
金如江: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产业作为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我们对益民物流的发展,做了近期五年目标和远期十年目标,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物流业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经营。五年目标是发展物流供应链,开展一体化服务。引进先进的物流理念、物流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建设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以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关联产业的业务分销网络。建立物流系统研发中心、客服中心和培训中心。希望在十年远期目标内,能够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的一流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运营商。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努力降低社会商品流通成本。
本刊记者:今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产业链之一的物流行业自然不会幸免,很多物流企业产值大幅下滑,您认为如何应对?
金如江:本次金融危机的确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打击,当然我们也受到冲击。国家出台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是积极的而且有效。金融部门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开展了仓储货单质押和债权抵押等一系列的业务,对物流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认为仅仅寄希望于银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企业要以积极的态度,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加强自身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从目前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家的积极政策和措施来看,我个人还是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用大诗人雪莱的话来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